新闻

2025年9月
教育传媒到校直击 圣公会圣提摩太小学 - 2025年9月
突破传统 与时并进 建立成长思维 努力实现目标
圣公会圣提摩太小学贯彻「非以役人,乃役于人」的校训,致力推行全人教育,让学生身心灵得到全面而均衡的发展。田少斌校长作为「领航校长」,深谙教育不能一成不变,因此在课程传统之上寻求突破,将目光扩展到国家层面,并参考其他成功经验;同时引入AI教学,精益求精,与时并进。新学年,学校聚焦于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,培养洞察力和解难能力,成为积极自信的孩子;推行品德教育,让学生懂得欣赏自己及身边的人。
推动数字教育 以AI赋能教学
田校长相当重视教育的持续专业发展,积极向内地及各地中小学取经,重点推进AI教学,进一步扩展AI在学习中的应用,借此培养师生善用人工智能,以AI赋能教学。去年起,学校已在中英数常四科渗透AI元素,逐步建立相关认知及应用能力。
在学与教层面,一至五年级会教导学生资讯素养,辨别资讯真伪、筛选有效内容;六年级完成呈分试后,则学习以AI解答复杂的题目,为升中做好准备。同时,学校引入AI评估元素,如:鼓励同学用AI 为自己的作品评分批改,善用科技建立自主学习的习惯。早前,学校更引入AI运动机,配合体育科教学及活动,以记录学生的体能状况,结合数据制定个性化的提升方案。
对接国家教育政策 勤劳教育促进个人发展
田校长作为教育局的领航校长,他认为学校承担着对接国家教育政策的使命。因此,学校参考内地「德智体美劳」的概念,推行「勤劳教育」,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与领导力,补足「劳动」教育,例如:为每人设置服务岗位,透过清洁课室、校外义工服务等,让学生从小理解劳动的意义,学会承担、感恩、坚毅、团队精神,继而将劳动精神延伸至家庭及社会。
DBL设计思维课程 培养洞察能力
学校开设校本「设计思维课程」(Design Based Learning, DBL),透过体验式活动激发学生的同理心,发现自身或他人的需求,再运用设计思维创作解决方案,培养解难能力与创意思维。例如:就「脑退化」主题,学生先系统学习脑退化的成因、症状及延缓方法,再设计游戏。最后,学校邀请长者参与游戏,同学可藉使用者的反馈,在设计中进行反思与优化。在「体验-设计-测试-修改」的过程中,学生需要站在长者的角度,了解他们的困难,懂得多角度思考问题。田校长指出:「未来社会需要的并非单单埋头苦干,而是需要洞察世界和事件背后的深层意义。」
跨学科学习 探索STEAM领域
学校以跨学科协作学习以及科学的探究与实践,训练学生的逻辑、创意与解难能力。面对常识科拆分为科学科与人文科,学校的科学科将更加紧扣STEAM的发展,以专题探究形式教学,先带领学生往科学馆、太空馆学习,继而设计环保动力船、环保车等作品,再由语文科老师指导完成专题汇报。原「电脑科」亦重组为「科技科」,强化跨科合作,结合科技与社会服务等领域,让同学就相关问题进行探究及发明,如制作吸尘机等。
此外,学校积极优化教学设备,引入不同机械人,让同学通过了解机械的组装、编程、操作原理,放眼现今科技的发展。同时,学校开设无人机、AI机械工程兴趣班等,并举办「人文科学」、「数学周」等活动,以提高学生STEAM的技能和兴趣。去年,学校更带领同学到杭州、新加坡等地,就资讯科技发展进行研学参观,扩阔学习视野。
营造语言学习氛围 学生自信应用英语
学校透过课程、人手、活动等营造英语学习氛围,兼顾学习需求与能力提升。课程上,数学、常识科及拆科后的人文科、科学科,部分课题将教授常用英语词汇,照顾非华语学生与习惯英文的本地生,并为升读英中做好准备。为做到「学教评」一致,试卷亦采用中英对照,让学生可自主选答,照顾学习多样性。
人手安排方面,学校设有外籍英语老师及以英语为母语的英语教师(ELTA),让同学透过与老师沟通,强化其英语能力;邀请学生进行英文早会分享;提供英文戏剧、英文朗诵等活动,并挑选同学加入小司仪队,有系统地培训说话技巧。
此外,学校精心设计并开展丰富多样的英语学习活动与沉浸式体验,例如:在电子教学平台上推出互动式英文游戏、推动AI辅助英文写作课程等。这些多元化的学习形式,借助技术赋能与形式创新,充分激发同学对英语的学习热情与潜能。
活动展潜能 给予发光机会
学校致力创设平台,提供多元化活动,丰富学习体验,帮助学生发掘潜能,一展所长。星期五设课外活动,涵盖音、体、艺等范畴,举办如POPY流行乐队、英文戏剧、非撞式榄球、壁球等活动,供每位同学参与发展个人兴趣;学校亦与坊间机构合作,开设星期六收费课外活动,开设跆拳道、花式跳绳等兴趣班,培养多元智能。
此外,学校会按照同学的天赋才能,提供合适的校队培训,如田径校队、醒狮队、合唱团等,近年更建立学生人才库,根据学生的特长为他们安排适合的比赛或活动,让每一位同学都有发挥所长的机会,开拓眼界。
在学校的支持下,同学在校外屡获奖项,早前在九龙南区田径比赛中囊括7个奖项,表现出色。同时,校园内提供展现学习成果的机会,举办「提摩太舞台」与年度「学生成果汇演」,供学生展现天赋,使之在舞台上获得自信心、成就感与满足感,并能够互相学习,互相欣赏。
重视精神健康 建立健康生活习惯
学校重视同学的精神健康,透过体验式学习与创作空间,推动学生身心灵的健康发展。例如举办「好精神运动会」,体验大笑瑜珈、声疗、静观等放松身心的活动,并鼓励学生在家中进行这些活动培养他们「好精神」的心态;亦推行「中医入校」,帮助学生掌握「好精神」软技能;关注现今沉迷网络的情况,重视读书的同时也安排适度自由玩乐,强化人际互动。一系列安排不单让同学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,更让他们能够在活动中获
得幸福感。
温和过渡新阶段 自信迎接学习挑战
学校制定一系列幼小衔接政策:6月起,为准小一生及家长安排家长会,让他们了解更多学校的政策,并制作衔接小册子与短片,介绍小学课程;7、8月,开办「AI启蒙课程」,体验AI如何融入不同学科的教学;开学前,设适应课程,让同学接触老师及新朋友;开学后,首两周实行半天上课制,新生逐渐适应小学上课的节奏。
此外,人文科会举办「小一游校园」,带领新生认识学校环境,DBL课亦会教导自理技巧,协助学生适应小学生活。测考方面,小一采用「三评」制度,即纸笔评估、多元评估及实作评估,全方位了解新生的需要及学习进度,分数亦不会进行排名,以减轻学习压力;家长日时,会邀请专家举办家长讲座,指导家长如何以正向语言鼓励孩子。